时间:2025/3/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7月25日,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联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主办的“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探源及开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山西省永济市和芮城县继续探寻黄河故事。

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区西18公里的蒲州故城西门外,处于旅游黄金线上,景区占地面积亩。走进蒲津渡遗址,穿过林荫小道,漫步黄河故道,触摸造型独特、栩栩如生的黄河大铁牛,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炼锻造技艺等方面的科技创造,理解蒲津渡遗址发掘对于水文地质、环境考古以及黄河治理的重大意义。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境内黄河东岸的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留下许多不朽诗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沈括的《梦溪笔谈》让其成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循着诗句,团队成员登上鹳雀楼,俯瞰黄河水,远望中条山,实地感受诗中的意境,和山河对望,与历史对话。

团队成员在鹳雀楼听历史讲解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峨嵋塬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来到普救寺,团队成员顺台阶而上,看形制古朴、结构独特的普救寺,在塔的周围以石相击,听塔上反射的清脆悦耳“蛙鸣”,走《西厢记》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从观念传承的角度来看,带队老师赵卫国认为,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很大程度反映了古人的爱情观、家庭观,合乎封建社会整体价值判断的诸多因素,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观念和价值判断并不适合当今社会多数人参考。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参观普救寺

当日的最后一站,团队来到了永乐宫,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跟随导游走访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观满布在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了解其历史渊源。置身于环绕展示、色彩绚烂的大殿之中,团队成员王莱皎感叹道,永乐宫建筑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古朴典雅,其壁画神态、人物形象很好体现了道教代表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它能得到更好保护。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永乐宫合照

记者手记:

出土后的黄河大铁牛等腐蚀严重、锈迹斑斑,直到年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科学防腐处理后,黄河大铁牛才得以恢复刚出土时的雄姿、继续岿然不动……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我不止一次去过蒲津渡遗址,但是认真听其出土故事,还是头一次。

据说,每尊铁牛都是实心浇铸,下方都以牛身相连长铁柱,牢牢扎入地下,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也需要极度严密的团队协作。如今,考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要往铁器身上涂抹一次缓蚀剂,以使铁牛历经沧桑雄风不减。

古渡口已成过去时,但古渡口上的“牛气”还在延续。

(责编:程雨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3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