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山西青年报 本报记者田璐 年,制定搬迁方案,临摹三清殿壁画;年,临摹纯阳殿、重阳殿壁画;年,开始揭取壁画……年,修复并安装纯阳殿、重阳殿壁画;年,安装三清殿壁画;年,进行油饰各大殿等扫尾工作。连宫带画,打包搬走,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历时9年,完成了“东方艺术画廊”永乐宫的整体搬迁,堪称世界文物搬迁史上的一大奇迹。 水利枢纽开工“国之重宝”搬迁 山西南端,黄河北岸,芮城县北郊,永乐宫坐落于此。这处建于元早期的著名道教宫观有4座气势恢宏的殿宇,堪称中国元代官式建筑的典范;各处殿宇的四壁还绘有无与伦比的精美壁画,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60多年前,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修建,永乐宫整体建筑及巨幅壁画,经历了一次世所罕见的“乾坤大挪移”。 年,一座大型水利枢纽选址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的黄河中游。当年3月,从河南省陕县(今河南省陕州区)划出地盘,建三门峡市。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开工。 按照当时的施工方案,永乐宫在内的文物建筑及民宅都将被淹没,“国之重宝”必须搬迁保存。为此,国务院组织了十几位专家研究制定搬迁方案。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选择了与原址土壤、气候、湿度相近的芮城县城北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 “土专家”自力更生壁画迁移开全国先例 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史无前例。“迁宫”,说起来简单,但试想,将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辉煌建筑和近平方米的精美壁画整体搬迁,谈何容易?特别是“壁画迁移”,当时在我国无先例可循。况且,永乐宫壁画历经几百年,粘力大减,泥皮土墙一碰就碎,一时间难倒众人。请来的两位“洋专家”提出了将化学药品注射进墙皮,软化壁画后再进行揭取的办法,但他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了数百万元的费用。 “洋专家”请不起,中国的“土专家”决定自力更生。 年,永乐宫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中央美术学院和美院华东分院国画系的师生,带队者是著名国画大师陆鸿年、叶浅予、邓白等人。 鉴于各殿墙壁几乎都是作画之处,每面墙壁均由数十平方米的壁画连接成一体,如果整壁揭取,面积太大,必然导致壁画破碎。他们经过周密研究,确定了完整的壁画迁移方案,那就是临摹、揭取、修复。 一般的壁画临摹,是将玻璃纸覆在壁画上进行复制,然后将图案再次复制到临摹纸上。而永乐宫壁画的临摹,谁也没有碰触壁画,而是采取了“先照黑白照片,照完用幻灯将负片打到临摹的画纸上,再照原壁画修改”的方法。 就这样,永乐宫壁画的临摹,耗费了将近一年。 避开精华部分巨幅壁画切成多块 年,山西省永乐宫迁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壁画揭取工作交由委员会下设的工程股负责,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8个小组开展工作。揭取顺序是龙虎殿、重阳殿、纯阳殿、三清殿。把最精美的三清殿壁画放在最后揭取,就是考虑到越往后,技术掌握得越熟练,质量也就越高的因素。 永乐宫壁画以人物为主,排列密集且间距不等。如果按照平均切割的方式,虽然便于运输且缩短了工时,但无疑会对壁画人物的重要部位(如脸部)造成割裂。最后,出于对壁画最大限度的保护,采取了不均匀切割的方法。 专家们先要避开画面的精细部分,在尽量不损伤画面的地方,把壁画分割成2到6平方米大小不等的画块。然后,预制与画块相等的木板,在木板下端安装角铁。木板靠近画面一侧,根据墙面的凸凹不平,用旧棉花和拷贝纸加以铺垫,依附于画面上,即行揭取。揭取下来的壁画,四周用木板装订,背面木框压牢,形成一个木箱。空隙部分用棉花填充压实,并标上编号。箱子特意做成了上下可通风式,以防止壁画受潮。 就这样,近平方米的永乐宫壁画被切割成了大小不等的多块。 在壁画临摹和揭取的同时,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这三大殿的搬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从上至下,屋脊、屋瓦、苫背、遮椽板、飞子、椽子、台基……建设时,如搭积木般,将各种构件拼合;迁建时,只需要按顺序依次揭开松脱,搬到新地址后再重新搭构,就可以恢复原样。 古建专家4次试验摸索出运输方案 永乐宫壁画揭取后,运输亦是一道难题。 为防止壁画在路上受颠簸遭到损坏,山西古建保护第一人、时任永乐宫迁建工程施工组组长的柴泽俊拉上手推车,在壁画的必经之路上先后做了4次试验。最终,他摸索出了经验。 在运输之时,沿途道路全部铺上黄河细沙,以保证道路平整,行走起来不会颠簸。壁画包装间隙用棉花和木屑填满,然后捆装,在捆绑好的画框下还垫有弹簧卡。 即便是这样,运输司机也要降低轮胎气压、减慢车速,才能使震动减到最小。为做到万无一失,装卸之时都是在地面挖坑,汽车驶入后与地面齐平,才能进行装卸。 最终,历经多天的谨慎操作,前后运输多趟,才将全部壁画无一损伤地运到新址。 大量试验分析制定详细复原方案 壁画的复原修复,是迁移保护工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工序。 复建期间,壁画的修复加固试验一直没有停止。经过大量试验、分析和研究,专家们制定出详细的壁画加固、归位、修复方案。 专家们先将拆箱后的壁画稍加清洗,再用胶矾水封护画面,以保持色泽不变。随后,加固原有壁画,用泥填平残洞和裂缝,再用胶水加固砂泥背面。最后,由美术师将画缝补色,修复作旧,以求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现今,在纯阳殿、重阳殿内的壁画上,如果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较为明显的切割遗留的痕迹,这也成为那段历史的真实见证。 永乐宫搬迁历时9年,壁画没有任何丢失、损坏。迁建工程参与人员达余人,其中骨干力量数十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凭借研究探索、规划设计和操作实施,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壁画迁移方案,破解了近平方米壁画揭取等史无前例的技术难题,给历史文物搬迁提供了范例,在世界上堪称一大奇迹。这股年轻力量支撑了永乐宫工程。永乐宫的迁建,也造就了一代大师,其所体现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值得人们永远铭记。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8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