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通过扫描身份证,我和侄女进入了山西省博物院。由于住得离博物院比较远,我们早早起来,乘坐公交车,经过两次倒车,还算顺利的来到了博物院。

侄女是文科生,喜欢历史文化,每到一个城市,她都要先去博物院看看,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

山西省博物院,我以前也来过,由于历史知识的匮乏,所以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没有多大印象与收获。这次,有一个文科生当导游,收获满满。

博物院二层,是以晋魂为主题的文物展示,大部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物品。

在春秋时期长达多年诸侯争霸中,晋国当了一百多年的霸主,国力雄厚,国强民富,从所出土的文物中可窥一斑。出土的青铜器皿,是当时王室贵族的生活用品及摆件,器皿上花纹细腻、流畅,即使是现在机器雕刻也不过如此,惊叹古人的技艺,在纯手工时代,技艺造诣竟然是如此之高。

站立在文物之前,看着这些饱经沧桑岁月的物件,好像穿越到了远古时代。看到了在晋国大地上,为了争霸,将领带领着士兵,手持各种冷兵器,同进犯者进行肉搏,旌旗飘飘,残风呼啸,何等惨烈。

在一幅巨大的古战场复原图前,我好像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战场呐喊声,看到了战场上血流成河的景象。

看假道灭虢的图片,深深的为弱小的虞国感到悲哀。当时强国晋国要去灭掉虢国,需要从虞国借道,虞国的大臣提醒君王,不可以借道于晋,比喻虞国和虢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让晋国灭掉了虢国,势必会灭虞国,君王贪图重礼,心存虞晋同宗的侥幸,加之对晋国的畏惧,为晋国提供了便利,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后,回程途中,顺手把虞国也给灭了,由此也给后世留下了两个成语:假道灭虢,唇亡齿寒。

一个雁鱼铜灯的青铜器,古人的智慧体现了淋漓尽致。这是年出土于襄汾县内的汉朝时期的青铜器。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鱼腹、雁颈、雁腹均为中空相通,当灯火点燃时,烟气经过雁颈进入雁腹,起到净化烟气的作用,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设计,叹服古人的智慧。

在以土木章华为主题的展馆中,意外看到了山西芮城县广仁王庙和永乐宫的图片,作为地道的芮城人,在这里了解了在老家见惯不怪的建筑,原来是中华历史瑰宝。广仁王庙位于芮城县北的龙泉村,广仁王是龙王的封号之一。芮城位于山西最南端,气候干旱少雨,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古时老百姓为了祈雨,建造了不少龙王庙。这座广仁王庙,建造于唐代,是为数不多的现存唐代建筑之一。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唐代特征。其实,在当地老百姓心里,只是感觉很精美,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没想到它会有这么大的文物价值。

在博物院的四层,永乐宫的大幅壁画被呈现了出来了。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柴涧村南,小时候,经常去永乐宫玩,当时不了解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是觉得大殿很宏伟,壁画很精美,叹服于它的外在美与神秘的宗教信仰。在远离家乡的博物院里,了解了它的实质内涵文化。永乐宫不论是建筑还是绘画,在中国的建筑史和艺术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艺术瑰宝。它建于元代时期,壁画的精华是《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竭元始天尊的情形。作为重要的黄河文化遗产,其以完整的宫廷式建筑及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闻名于世。永乐宫原建于芮城县的永乐镇,在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时,由于其处于水库的淹没区,为了保护文物,才从永乐镇迁移到了现在的地址。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见其在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要性。现在,博物院把一部分壁画,大幅的呈现给各地来的游人们,使永乐宫从黄河边的小山村走向了世界。

山西省博物院,以四层之楼,承载了山西的历史文化,向各位游人传播着山西文明,如同博物院门口的潺潺水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3502.html
------分隔线----------------------------